构建育人网络 夯实育人基地 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发布时间:2012-08-21 19:11 浏览次数:1309次    [打印] [关闭]

马子义

 

各位领导、各位委员:

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我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有3亿多,由于受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发展的影响,广大未成年人成长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些青少年的思想道德也出现了新问题、新情况,青少年暴力层出不穷、犯罪居高不下、道德失范屡见不鲜。加强和改进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是摆在全社会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各级各类学校协调发展,办学条件得到有效改善。在公民道德建设大环境影响下,学校德育工作得到加强,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得到广泛认可,未成年人的文化素质和文明行为均有显著提高。但受社会不良风气和不良文化影响,当前未成年人思想呈现复杂性和多元性,已成为社会和家庭关注的焦点,是摆在教育面前一大新课题。

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现状

从调研情况看,我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是比较好的。绝大多数未成年人注重个人发展,平等意识普遍增强,具有较强的社会参与意识,乐于参加少先队或共青团活动。但是,综合多种情况,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认真研究解决。

(一)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不断增多。小心眼、自私、任性、狂妄、霸道等性格问题和不善交际、自我封闭、紧张焦虑、忧郁消沉等心理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存在。

(二)未成年人行为出轨现象较为严重。部分学生意志薄弱,经不起批评,抗挫能力差,容易迷失方向;部分学生存在厌学思想,逃学逃课。有的在行动上不计后果,喜欢闹事,推崇暴力。有的迷恋网吧等文化娱乐场所。

(三)思想道德与物质生活失衡。部分学生审美取向热衷感官刺激,穿着奇装异服,脾气喜怒无常。部分学生因物质生活较为富裕,不懂的珍惜,价值观和审美观发生偏移。

二、形成原因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观念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上存在的问题,反映出家庭、学校和社会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上的缺失和不足。综合调查,造成未成年人思想道德问题主要有五方面原因:一是不良家庭教育是产生“问题未成年人”的“前奏”。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年龄还小,疏于管理;有的是父母忙于生计,对孩子难以照顾;有的家长管教方法不当,平时娇生惯养,犯错误时拳脚相加,与父母产生对立情绪。二是家庭暴力是未成年人产生不良行为的“催化剂”。父母打骂孩子的直接后果,使他们的心灵受到伤害,对父母产生排斥心理,并成为“离家出走”的直接原因。三是“辍学”是导致未成年人走上歪路的直接原因。调查显示,有60%的闲散于社会上的未成年人,是在初中毕业前、甚至在小学时就离开学校。在他们的团伙中,强烈的认同感给了他们畸形的自信和自尊,所以未成年人抢劫、斗殴等往往都是结伙而为也就不足为怪了。四是不良文化场所是滋生“问题未成年人”的“温床”。歌舞厅、录像厅、游戏厅等娱乐场所向未成年人开放。来往此处的未成年人大部分是闲散少年,他们有相似经历和共同兴趣,很容易产生不良行为的交互感染,也难免在彼此交往中发生冲突,直接导致违法犯罪行为发生。五是学校德育工作不到位是造成未成年人多种问题的又一重要原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教育重成绩、轻思想,成绩差的学生得不到关怀和及时的帮助,使之成为学习和思想道德“双差”生。

三、主要措施

针对当前未成年人在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要突出三方面教育。

(一)抓好学校教育。要充分发挥学校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作用,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和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能作用。要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一要坚决落实中小学减负政策。现在中小学生课程太多,课业太重,已经不堪重负,中小学生负担减不下来,素质教育就是一句空话,德育教育就落不到实处。二要加大校园文化建设。要在全县普及阳光体育运动,让孩子们在运动中健康快乐成长。广泛开展“珍惜生命,远离毒品”教育和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邪教教育,坚决防止毒品、邪教进校园。要强化宣传,认真开展“三讲两实践”活动,增强青少年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精神。三要加强班主任工作。教育未成年人,班主任是最辛苦的、也是最有效的。在闭幕不久的全县教育工作会上,县委县政府决定从明年起将小学、初中、高中班主任津贴提高到400\500\600元,就是考虑到班主任的责任和付出。班主任除了做好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外,还要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问题”学生要采取个别咨询与辅导的方式,使其向正确的方向转化。同时,要定期召开家长会,反馈情况,互通信息,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及时解决存在问题。

(二)重视家庭教育。家庭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根据地,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根据调查分析,人的教育尤其是在心理、性格、品德、上进心等内在素质的形成上,有 四分之三来自家庭教育。英国诗人乔治格贝尔有一句名言:“一个父亲胜过一百个教师”。家庭对未成年人进行道德教育,比任何教育载体都更具优势。当前,家庭教育在观念和方法上存在许多误区。一些家长主要关心孩子的分数,对培养思想道德素质重视不够;一些家长虽然有孩子全面发展的良好愿望,但方法不当;还有些家长对孩子疏于教育,甚至放任自流。要使未成年人健康、快乐成长,首先家庭要和睦,要有宽松的家庭氛围;其次家庭要自由民主,让孩子从小开始不受限制的进行交流和表述自己的观点,指导孩子如何与人交流和沟通,进而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和交际能力。再次不要过分计较成绩,成绩不是衡量孩子能力的唯一标准。要客观实际地评价孩子,不要一味地抬升,也不要一味地打压,要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和自主性,让孩子学会判断是非,让孩子为自己的决定负责。

(三)强化社会教育。社会教育在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起着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全社会各部门、各组织、各团体应该加强组织和管理,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倡导科学规律,使青少年明辨是非、美丑、善恶,努力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要加大对文化市场和网吧的监管,尽快治理影响未成年人成长的不良环境。学校、家庭、社会三者之间要相互配合,形成合力,都来关心和支持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共同营造一个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大环境,保障青少年健康、茁壮成长。

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培养一代又一代“四有”新人,是时代的要求、历史的重托、人民的期望。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及千秋的伟大工程,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一定要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事业心,求真务实,勇于创新,努力把我县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