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乡村活力 振兴乡村产业
发布时间:2019-04-08 15:10 浏览次数:10052次    [打印] [关闭]

激发乡村活力  振兴乡村产业

刘党明

      “三农”问题历来深受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改革开放以来,农业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在实践中也发现不少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具体体现在:基础设施薄弱,土地经营分散,产业不能聚集发展;大部分青壮劳力外出打工,大量土地撂荒,人多地少、地多人少矛盾突出,空壳村、老汉村较多;人心涣散,乡村治理能力不济,乡村振兴工作推进阻力巨大,活力难以激发。面对这些现实问题,我区在高标准宽幅梯田建设区域、推进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中,积极探索新路子,谋求新发展,走出了可以学习借鉴的模式。如党岔镇北庄村,以“三变改革”为抓手,盘活土地2200多亩,吸纳股民414户,股金207万,同时注入扶贫资金60万元,运用“合作社+股民+贫困户”的运营模式,种植无公害水稻。通过资金折股量化,合作社市场作用的发挥,达到了节约劳动力,增加群众收入的目的。横山街道办吴家沟村,率先尝试走“三权分置”、“三变改革”的道路,按照内联外引的方式引进了民营企业合作经营,成立了合作社,以公司化的方式运营。两年来,吴家沟村乡村振兴战略稳步推进,累计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新修生产道路30公里,栽植经济林2000亩,打造风沙园3000亩,填沟造地500亩,新修宽幅梯田800亩,新建民俗园一处、文化广场两个。民风好转,乡村活力被激发,群众积极性高涨,乡村振兴产业初见成效,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但不可否认,农村的发展受制于科技人才、劳动力、市场、经营等因素,产业规划依然滞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产业规划滞后,乡村振兴阻力巨大。近年来,产业扶持项目众多,我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目标不够明确,缺少一个长远、科学、合理的规划目标,产业调整随意性大,群众认可度低,产业布局凌乱。
      ——科技人才匮乏,乡村振兴活力不足。从我区的专业技术人员构成看,年龄普遍偏大,中青年技术人员短缺严重。以水稻种植为例,我区在无定河的种植面积已达到5万多亩,区内专业技术力量薄弱,严重依赖于延安、宁夏等地外聘专家,每年仅聘请人才一项就花费不少,导致产业发展成本增大,竞争力不强。
      ——农产品附加值低,乡村振兴动力不够。农产品产业链条较短,发展还处于简单的粗加工阶段,在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的新领域、拓展延伸产业链上远远不够。以水稻种植为例,有五万多亩的生产基地却没有知名的品牌,稻米以低价整体出售较多,反而被人家购买包装后高价出售。再以我们引以为傲的“横山羊肉”为例,遍布城乡的加工作坊数不胜数,但是品牌杂乱,没有形成统一的、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牌产品。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意味着整个社会在资源配置方面更加向农业和农村领域倾斜,更加向农业和农村领域转移。为此,要结合实际,统筹推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科学规划是前提。要通过充分调研,发挥优势,尊重民意,结合各镇村的资源和产业优势,制定科学合理的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规划。比如石窑沟的山地苹果种植,现在已经有了相当的规模,那么在新一轮的乡村振兴过程中,我们就应该在做大做强上多做文章。同时,建议政府把乡村振兴规划和产业规划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由牵头部门组织专业人员成立产业规划专门机构,制定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长远规划,并邀请专家实地考察,做出可行性评估。
      二、产业发展是基础。从地域特点、产业基础入手,按照区委提出的“治沟打坝修梯田,养(山)羊栽(果)树种水稻”的发展思路,根据各镇村的资源情况和村民意愿,依据规划确定主导产业。要大力建设高标准宽幅梯田,加强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农业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加快农业机械化建设步伐,推动全区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
      三、人才培养是主体。一是政府要加大人才引进和支持力度。要出台优惠政策,提高相关福利待遇,对有产业的乡镇,招聘专员技术人才或增设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充实到乡村一线,保证他们能乐于服务于我区的田间地头。二是要发挥政府在农业科技中的主导作用,从加快我区现代特色农业建设入手,确立我区农业科技的主攻方向,突出生态农业、节水农业、设施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等重点领域,加强与国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相衔接,形成能够引领支撑我区特色农业建设的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三是充分发挥农林牧渔等行业的经营大户、乡土人才的农技示范作用,利用榆扬协作,通过本地培训和走出去培训,提升这些土专家的自身素质,组织他们向乡邻传授看家本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四是积极开展适合我区农民发展的农业科技知识培训活动,农业、人社和发改部门,要多组织各方面的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各类培训,通过各种渠道开阔眼界,拓宽思路,促使农业产业迈上新台阶。
      四、“三变改革”是核心。以“三变改革”突破农村传统经营的瓶颈,立足试点村自身情况,深度挖掘自然环境资源,历史人文资源,社会关系资源,把方方面面的资源变为投资建设的资本。通过典型示范,均衡利益分配和改善经营条件,引导村民自愿把现有低效运营资产拿出来参与规模经营,把村民变为名副其实的股民和各项产业推进的生力军。
      五、组织领导是关键。一要有丰富农村生产生活组织经验的村两委班子,二要有占有一定社会资源,能调动各方力量,乐于奉献的干部,三要有转型升级,立志长期从事农业经营,谋划农业产业品牌建设的大企业。建议全区选拔一批社会经验丰富,有情怀,乐于干事的中年干部,返乡试点村挂职三到五年,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尝试乡村振兴试点村建设工作。
      各位委员,乡村振兴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不是一个口号,更不是立竿见影的工程。路子如何去走,既有时代的大势所趋,也有实际情况的客观需求,全区上下,要领会政策精神,大胆尝试推进,依据地域特色,分类指导实施,顺时顺势而为,最终实现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

(发言人系区一届政协委员、区人社局引智办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