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发布时间:2018-02-07 14:53 浏览次数:5060次    [打印] [关闭]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石  磊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环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客观要求,也是我们党落实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今后我们要从全局和长远的高度,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重要目标、重要任务和重要抓手,深刻领会、精心组织、稳步推进,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提供支撑和保障。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把这个战略庄严地写入党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科学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三农”向好,全局主动。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迫切要求。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前,我国社会中最大的发展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发展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再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解决这一新的社会主要矛盾需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期全国城乡居民发展的新期待。
      经过多年持续不断的努力,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农村各项建设全面推进,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有利条件。与此同时,由于历史原因,目前农业现代化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民的教育科技文化发展存在很多突出问题,迫切需要解决。面向未来,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农民都对新时期农村的建设发展存在很多期待。把乡村振兴作为党和国家战略,不仅呼应了新时期全国城乡居民发展新期待,还将引领农业现代化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农民教育科技文化进步。
二、当前乡村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产业问题。目前农村居住的大多是老弱病残人群,生产力不足,农田出现大面积荒芜,无人耕种和利用。产业模式单一,基础设施滞后,缺乏吸引力。
      (二)环境问题。农村生态环境脆弱,农民居住环境脏乱差,管理混乱。
      (三)党群关系和农村干部问题。当前农村党群关系是不好的,农村党员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几乎没有,先锋作用没有体现,或者已经丧失了先锋作用,群众对农村党员的行为不信任,导致党在农村没有号召力。部分农村干部不能解决当地农村的实际问题,不能对当地农村的发展有一个长远的规划。
  (四)农村教育问题。一是生源不够导致大多数村级小学撤消、合并,一般每个乡镇只有一所完全学校;二是学习没有目标。由于大学费用高涨、以及就业压力大,农村出现读书无用论现象;三是农村成人教育问题,农民有多少知识,是从前在学校里学到的,除此以外,另外获取具有教育意义的东西很少。  
      (五)文化生活问题。农民的生活方式简单,农闲时间主要是打牌、打麻将,另外就是看电视等,文化生活单一,精神生活空缺。
三、关于乡村振兴的几点思考
      乡村振兴不仅是经济的振兴,也是生态的振兴、社会的振兴,文化、教育、科技的振兴,以及农民素质的提升,我们要系统认识,准确把握。其内在要求是要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在“五位一体”推进中,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全面振兴。
      (一)抓乡村经济建设,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发展乡村经济,重点在如何发展产业。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寻求在乡村产业方面的突破。首先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稳定的土地政策有利于做好“三农”工作,对增进农民福祉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增进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农民在较长时期内合理规划农业经营,合理投入资金。其次是要大力推动农村“三变”改革(即: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唤醒、整合农村资源,解决乡村产业融资难问题。 由于乡村产业的投资大、周期长,导致大资本很少把投资重心放在乡村产业上,在没有政府强力投入下,乡村产业很难快速发展,这也是当前乡村产业进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全国多个农村“三变”改革成功试点告诉我们,农村“三变”改革,是破解“三农”难题,推动产业发展,改善农村面貌,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通过“三变”改革,农村资源要素能得以盘活,各种渠道资金能得以整合,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能得以加快,农村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与千变万化大市场能得以有效对接,二三产业随之也将逐步发展。比如白界镇的黑峁墩村,各类基础设施基本健全,如果“三变”改革能够成功,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旅游的开发,该村产业发展前景将一片光明,经济建设将更上一个台阶。再次是结合精准扶贫工作的推进,引导农民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重点扶持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
      (二)抓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生态宜居振兴。生态文明建设应该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条件,现在的乡村在垃圾处理、农作物存储、能源使用、空间布局等方面还处于相对原始的状态,人居环境不容乐观。改变目前这种状况要加大政府投入,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依据乡村的自然特点进行一村一规划,也可以将毗邻的几个村统一进行规划。在生活污水垃圾处理,开发利用新能源等方面要注重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开发利用太阳能、天然气、沼气等清洁能源。
      (三)抓乡村政治、社会建设,实现治理有效振兴。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完善乡村治理体系的关键所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丝毫不能放松。党的十九大报告在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时指出:要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从而实现乡村治理的振兴。自治就是村民自治,村民委员会作为村民自治组织应该在政府主导下探索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治理方式,合理确定自治边界,创新自治的方式方法,使自治合理有效;法治是国家法律法规,行事主体是政府,要全面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积极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努力使依法办事成为全党、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全体公民的基本行为方式,使法治成为社会治理的一种常态;而德治则是农村世俗社会长期形成的道德体制,我们要在此基础上加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我国几千年来的优良传统,在农村实现德治。
      (四)抓乡村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实现乡风文明振兴。
      一是多渠道有效投入,加快文化硬件建设。当前农村文化设施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资金不足。为此,首先村级组织要结合自身实际,因村制宜,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其次地方财政应加大补助力度,帮助各村尤其是贫困村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再次要广泛吸收社会各界的人力物力财力,投资新农村文化建设,更好地解决农村文化设施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二是丰富形式内容,满足村民需求。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是文化建设的软件,针对当前文化供给相对单一的情况,要进一步加强文化队伍建设,充分发掘乡村的民间艺人,由其指导村民开展相关的文体活动,以丰富文化活动,培育文化氛围。三是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农民内生动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农村各项建设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目前,在农村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一要抓好村规民约的制订,这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种好形式,是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好方法;二要抓好先进典型树立,开展文明家庭、诚信村民、尊老爱幼、好婆婆、好媳妇、讲文明讲卫生示范户等评选活动,把中华民族崇尚文明、追求文明、建设文明的行动推向一个新的阶段;三要用好传世家训家规,并大力推广;四要开展道德讲堂和道德评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我们相信在党的坚强领导下,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推进,一个个田园牧歌、秀山丽水、和谐幸福的美丽宜居乡村必将在不远的将来遍布中华大地。

 


(发言人系区一届政协委员、白界镇副镇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