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优势 注重效益 努力建成陕北水产养殖第一大县
发布时间:2014-03-20 16:47 浏览次数:1644次    [打印] [关闭]

邵胜武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委员:

大家好!非常感谢,也非常高兴,大会给我发言的机会。下面就如何推进我县水产持续发展谈点粗浅看法,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各位委员批评指正。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康养生观念逐步转变,作为营养价值较高的优质水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水产养殖业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动力逐步显现。水产产业已成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增加群众收入的重要渠道之一,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

一、全县水产发展现状

我县具有良好的气候环境条件,丰富的水产资源,有大小河流115条,年径流量5.2亿立方米,有大小水库19座,有宜渔淤地坝67座,宜渔滩涂地2.1万亩,宜渔稻田5万亩。同时横山紧靠榆林市区,交通便利,四通八达,不仅是榆横工业园区的核心地,也是榆林中心城市扩张的接续地和承载地。充分依靠这些得天独厚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开发建设集水产养殖、餐饮、水上娱乐、垂钓、度假、旅游等为一体的休闲水产经营项目,前景极为广阔。

横山县水产养殖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自发到有组织的发展过程,70年代初,县上筹建了第一个鱼种场;1984年又成立了县水产工作站,负责指导全县鱼种培育、成鱼饲养、捕捞等技术工作,从而使水产养殖工作走上了规范化轨道。特别近年来,我县水产养殖得到了长足发展,目前水产苗种养殖、商品鱼养殖、休闲水产相互配套的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已成为榆林市名副其实的水产养殖大县。截止2013年底,全县水产养殖面积达到2.1万亩(其中库坝17610亩、池塘3040亩、稻田350亩),发展养殖户220户,水产养殖基地遍布塔湾、赵石畔、横山、石码洼、响水、波罗、白界、殿市等十多个乡镇。形成水产品交易市场2个,良种繁育基地1个,规模化水产养殖企业8家,水产养殖合作社11家,水产品年总产量1630吨,实现水产年产值2800多万元,渔民人均纯收入达11030元。

2012年我县参与的《陕北地区库坝生态养鱼技术推广项目》获得省政府农业科技推广三等奖,无定河农业生态养殖场和塔湾金大地养殖场被农业部评为全国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2013年9月,全省稻田生态养蟹示范现场会在我县召开,这是全省水产现场会第一次在榆林市范围内召开,借机向全省展示了我县骄人的水产发展成果,得到省、市领导和全省同行的一致好评。

二、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虽然近几年我县水产发展整体提速,成绩显著,但总体规模小,产量少,效益低,对全县经济带动不大,面临着资源、环境、市场、科技等诸多方面的严峻挑战。

(一)思想观念落后。目前我县水产还是一种数量型、粗放型的产业经济,“低、小、散”状况明显,集约化程度较低。基本上延续了传统的方式养殖(粗养),“人放天养”的传统养殖观念尚未全面扭转,这些现象的存在与现代水产发展不相适应。

二)基础设施滞后。由于历史欠账等多方面原因,我县池塘改造、水产机械化设备等方面严重滞后,保鲜储存、交易平台尚未建立健全,第二产业加工还处于空白,第三产业休闲水产才开始起步,这些都制约着我县水产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融资平台缺失。由于我国对水产的资金扶持重点倾斜海洋水产,内陆水产资金总盘子很小,加之我县财力困难,融资平台尚未形成,虽然努力争取到省市的一定扶持,但实际到位资金依然很少,缺乏资金投入严重影响全县水产快速发展。

(四)养殖品种单一。目前,我县养殖品种仍以鲤鱼、草鱼、鲢鱼、鳙鱼等常规品种为主,单一的养殖品种与水产发展、市场需求、人们多样化消费观念的矛盾日益突出。

(五)技术力量薄弱。养殖户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普遍较低,整体素质不高,对新技术、新成果的接受能力不强,生产方式比较落后,产品的科技含量低。

三、加快发展水产的几点建议

(一)转变观念,统筹规划。要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全县水产发展规划的总体思路,以现代水产为载体,有效聚集土地、资金、科技、人才等要素,通过三到五年时间建立全省一流、陕北第一水产养殖大县,把水产树立成横山战略产业、特色产业。构建我县现代水产“一群(宜渔库坝生态养殖产业群)、两带(芦河现代水产产业带、无定河稻田养殖产业带)、三基地(水产品良种供应基地、休闲水产示范基地、无公害商品鱼生产基地)”的产业格局,主攻第一产业增量提质,培育二、三产业,实现产业配套,助推均衡发展。要加快宜渔稻田、宜渔水域滩涂荒地的现代水产综合开发,加强水产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健康养殖技术和生态养殖模式,提升水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三大效益,形成“水产增效、渔民增收”的双赢局面,努力把我县建设成“示范周边、引领陕西、面向西部”的现代水产示范县。

(二)加大扶持,抓好融资。各级政府要认真落实中、省、市有关扶持水产发展的相关政策,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建立健全“政府推动、市场拉动、政策扶持”的新机制,切实加大水产资金扶持力度,对养殖大户实施一定的奖励,调动养殖户的积极性。要积极落实各专项资金,着力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培育有文化、会经营、善管理的职业渔民,要积极引导社会各界有经济实力的业主进入水产养殖和水产二三产业,不断壮大水产产业队伍和实力。要努力争取中省水产重点项目支持水产发展,加快水产基础设施建设。要呼吁各级政府也要加大财政资金和信贷资金额度支持水产发展,从而多方面多渠道融资,共同支持促进水产养殖业步入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三)扩大规模,调整结构。一是要加快养殖品种结构调整,在优化鲤鱼、草鱼、鲢鱼、鳙鱼四大家鱼养殖模式的同时,引进甲鱼、虾、中华鲟等名、特、优、新品种,做大做强全县水产品品牌。二是要加快养殖方式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网箱养殖、生态养殖,加快发展休闲水产,充分发挥白界乡色草湾村稻田养蟹典型示范作用,提高水产综合效益和农民群众的收入水平,为现代水产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四)加强管理,搞好服务。加强组织机构建设,我省38个水产重点县的水产社会化服务与管理机构(含县级水产站、渔政站、鱼苗场等),除我县外均为正科级事业单位,为了加快我县水产资源开发和县域经济发展,切实强化水产行政管理和服务,建议对现有的县水产工作站、县渔政监督管理站、县鱼种场三个单位进行资源整合,组建正科级建制的水产服务与管理机构。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检验保障体系建设,建设水产资源开发保护体系和信息服务体系,努力构建立足全省、辐射周边、面向全国的物联网水产市场信息平台。加大对水产养殖户的引导服务,通过技术培训,参观学习等途径,努力提高生产技能。

我县水产养殖条件得天独厚,水产事业方兴未艾。我坚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县各界的鼎力相助下,我县特色水产的这条路子一定会越走越宽,越走越好。

 

 

(发言人系县政协委员、县水务局副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