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谱写美丽横山篇章
发布时间:2013-04-12 10:41 浏览次数:1899次    [打印] [关闭]

魏宏明

      横山横亘毛乌素沙漠和黄土高原,辽阔的疆域、丰富的生态资源和多样的生态类型使之成为陕北重要的生态屏障。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全局,是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应有之举,也是建成美丽横山,造福全县人民福祉的必由之路。
      一、我县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形势
横山地理区位特殊,广袤的沙地,纵横的丘陵和众多的河流,构成了多样的生态系统,历史上,横山曾经是“沃野千里,群羊塞道”的风水宝地,然而经历千年战火洗礼和人为垦植,到明清时期,这里已成为“四望黄沙,不产五谷”的不毛之地。建国以来,横山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长期坚持生态环境建设,特别是近十多年来,实施了生态建设工程、大气治理工程、节能减排工程、市政改造工程、新农村建设等工程,人居环境得以明显改善。虽然如此,我县生态文明建设仍面临许多问题。
      一是生态脆弱,生态环境容量小。目前,我县仍有80万亩荒河荒沙需要治理,近100万亩低效林需要改造提高,道路、城镇、村庄绿化水平整体较差,生态环境的状况仍处于“整体遏制局部好转”的相持阶段,一旦遇天灾和人为破坏就会发生逆转。
      二是产业层次低,环境污染较为严重。三产结构不合理,农业比重明显偏高,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及农用薄膜的施用量逐年增加,污染了农村生态环境。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多数为开发资源、粗加工、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源消耗大,环境治理水平低。而且,随着榆横一体发展战略的实施,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产业化导致资源环境约束将日趋严重。
      三是生态道德文化素质低。近年来,全县干部群众的生态意识、环保意识日益增强,参与生态治理、环境保护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但是,生态道德文化尚未普遍根植于广大群众思想之中。相当多的人生态道德文化水平低下,“重经济轻环境、重速度轻效益、重局部轻整体、重当前轻长远、重利益轻民生”等非理性的发展观、政绩观、价值观,在一些部门仍然占主导地位,还在不惜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追求GDP的高速增长。为单一追求发展速度而浪费资源、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的事还时有发生。
当前,一方面随着吕梁扶贫板块和京津风沙源治理的启动,横山将成为全国生态环境重点建设示范区。另一方面,随着榆横一体化核心区发展战略定位,新一轮大开发、大建设必将对环境带来巨大压力。面对保护地球家园的国际义务和共同责任,面对日趋严峻的资源约束和环保形势,面对人民群众对于良好环境、美好家园的呼唤和期盼,县委、县政府作出“四个一”新部署,坚定不移走建设生态文明之路的抉择显得格外重要而紧迫。
      二、对我县生态文明建设的几点建议
      县委、县政府作出“四个一”工作新部署,为我们大力推进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核心的新一轮发展确定了方向,明确了要求,针对我县实际,提出以下建议:
      (一)转变发展观念,树立生态文明建设优先理念。生态文明建设是全社会的一项伟大工程,政府承担着重要责任。因此,首先要增强政府建设生态文明的意识:思想定位,环境竞争力就是核心竞争力;生态首位,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首位;工作上位,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紧迫、突出的工作;成果到位,既落实到位,又宣传到位,不断增强信心,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同时加大对社会的宣传力度,从思想意识上实现三大转变:从传统的“向自然宣战”、“征服自然”等理念,向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转变;从粗放型的以过度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增长模式,向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模式转变;从把增长简单地等同于发展的观念、重物轻人的发展观念,向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发展理念转变,形成全社会共建生态文明的氛围,让全体公民全面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参与共建共享活动。
建议对部门单位和干部政绩考核指标进行调整,在节能减排“一票否决”的基础上,把生态文明建设的情况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在整个考核指标中增加生态文明建设指标的权重,引导各级领导干部重视和切实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特别是要将“一把手”环境保护责任和生态建设责任制纳入政绩评价体系和奖惩评价体系,促进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二)制定规划,有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包含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内容,最终实现人的一切活动与自然和谐的宏大战略目标,既包括物质进步,也包括人们精神的升华,必然是一个有宗旨、有目标、有标准、有秩序推进的过程。因此建议县政府制定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明确环境保护目标及环境治理措施,对环境空气质量、河流水质、区域环境噪声、污水排放等具体目标加以确定,并严格按规划组织实施。
      (三)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富民优先、科教优先、环保优先、节约优先,加快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加大技术改造升级力度,大力发展高科技含量、高技术密集度和高附加值的产业。推动企业加快创新投入和技术改造,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严格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低资源利用行业的扩张。一要严格环境准入。对国家严格控制的项目不得审批;对高耗能、高污染的项目不再审批新建项目。二要继续开展建设项目环保执法检查。彻底解决违法建设项目问题,从源头上控制污染源的产生。三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工业园区生态化的顶层设计,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不断推进清洁生产,构筑环保、节能的产业整体竞争优势。
      (四)建立健全政策支持体系,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生态环境建设的长效之计在于建立一整套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要完善相关政策,建立森林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环境补偿制度,探索建立生态文明培训教育制度和宣传动员体系,推动全社会形成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框架。由县政府主导,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并通过市场化、产业化的方式,动员广大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广泛参与,争取把更多的资金用于生态文明建设和项目投入。
      (五)优化五大生态系统,夯实生态基础。一是优化和再造林业生态系统。继续实施好“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退耕还林”等重点工程,从数量上增加造林面积,从质量上提升现有成果。二是推进草场生态的保护与修复。在实行严格的封山禁牧政策基础上,探索建立新的生产经营模式,逐步建设人工草场,走建设养畜之路,从根本上解决林牧矛盾,实现牧业发展、生态修复的双赢目标。三是下大力气完善水生态系统。搞好河流水系流域治理,积极争取国家投资,开展无定河湿地保护与综合治理。四是治理好沙地生态系统。按照“生态生计兼顾、治沙致富双赢”的要求,科学治沙、科学用沙,大力发展沙产业。五是切实保护好大气环境。采取工程、技术和生物等综合措施,大幅度降低企业特别是能源重化工和养殖业的排放,从根本上减少污染性气体排放总量。
      (六)倡导文明生活方式,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文明的生活方式就是生态化的生活方式,生态化的生活方式的核心内容是生态消费方式。积极倡导消费者的循环再利用,引领生态化的生产方式,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能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破坏。培养公众生态意识和保护生态行为规范,提高公众参与保护生态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在全社会逐步形成提倡节约、爱护生态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广泛开展环保生态建设进企业、进社区、进校园活动,提高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知晓率和支持率,为生态文明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成美丽横山是县委、县政府贯彻十八大精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新部署、新举措,是全县人民对于良好环境、美丽家园的新期盼。我们相信,只要全县上下凝心聚力,迎难而上,打好生态文明建设攻坚战,我们就一定会建成一个林丰草茂、空气清新、天蓝水碧、山川秀美、永续发展、幸福和谐的美丽新横山。 


(发言人系县政协委员、县林业局副局长兼县林站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