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坊头并油坊头之战
发布时间:2012-12-13 15:53  作者:何志发 雷声    浏览次数:6405次    [打印] [关闭]

 

      油坊头位于横山县南高镇西5公里的小理河上中游,三山环绕,中如盆地。历史学家范文澜著《中国通史简编》记载“陕北榆林油坊头曾有旧石器的发现”。民国十二年(1923)法国考古学家德日进和中国古生物学家杨钟健(键)在此采集到人类和狗象牛羊等化石。20世纪中期此地柳湾、高峁、黄蒿峁等地修梯田时在山间发掘数以车装的石陶青铜玉器和刀矛箭戟等兵器。油坊头西南的柳家山山腰距小理河边1公里处有一方圆9亩的小平原,现散有大量陶瓷砖瓦片,相传为三国时的一座古城,人称油州城。城南1公里有皇后峁,墓冢数十座。1980年后,人们在皇后峁刨古墓数十处,浅二三米,深到二十多米,又发掘官带、玉扣铜花瓶等许多稀品。 
此地古为富庶之地,盛产粮油小麻,天然涌泉形成的水坝湾大水池。便利泡制线麻,开办油坊。 
      油坊头非兵家重地,系军事下地。清同治七年(1868)7月,杨曾三与甘肃回民起义军马也部勾结,背叛起义军,劫走军粮。起义军追击其于县境油坊头,杀叛军数千,杨、马也被处斩。清代中后期,当地富裕人家在油坊头西边临小理河畔长200来米,高数十米的悬崖或石壁开凿崖窑(俗称窨子)多孔,以避兵灾和匪患。 
      清道光末年,外国传教士接踵来陕北。清光绪二十三年(1896)陕西关中周至县人侯清彦从西安引来西班牙人杭神甫到油坊头传教,光绪三十一年(1905)比利时主教在油坊头的水坝湾修建成天主教堂。堂正面上刻“1905”,堂内宽阔,大礼堂长30米,宽10米,内有通巷3道,小窑8孔,外有一排窑8孔,留有大门,全部装璜均按教规设计,人称其是“洋教堂”。后又陆续来了法维新与安、巴、兰、雷、艾等13名外国神甫和4名中国神甫,继续宣传教义,散发经书,发展教徒,按教规入教,诵经、礼拜,并创办了油坊头教会学校,招收教徒子女入学,办过救济。民国二十年(1931),英国桑神甫在油坊头东边鹰卧山沟挖出一具猿人化石,又在一居民院取出一副恐龙化石(俗称土牛骨),均箱装盗运回英国。油坊头天主教堂在附近的阳砭、前桥、马侯石畔、椿树圪崂、杨化渠到远处的焦家梁、水地湾(小理河下游)等地发展教徒42户251人。民国二十四年(1935)土地革命时,神甫被红军拉走,教堂关闭。 
      清宣统到民国元年(1909—1912),关中周至县人侯宪德因其父侯清彦前引神甫传教,与威武堡冯宣百户(堡辖地方行政头目)、当地富绅和油坊头教堂神甫交往甚密,经联系后将其兄侯修德,三弟侯明德三弟兄全家大小迁入油坊头,买田置产,典地收租放贷,修建大院,开办“谦逊德”商铺字号,成了小理河上川有名的财主。他与油坊头的神甫、联保和民团往来密切,教徒与别人纷争,他公开参与调停,偏袒教方。对驻军、民团骚扰和越轨行为,他以言辞极力为其开脱,以赢得军方的信任。他经常打探共产党、红军和周围游击队的情报,向高家沟驻军通风报信。当地人们提起他的名字,便不寒而栗。 
      民国二十二年(1933),横山县政府,国民党驻军、油坊头区公所积极奉行“碉堡政策”,根据方位选择在居高临下、依山傍水地势险要的柳家山实施修寨,指定当地有钱有势、名重一方的头面人物当寨头,动用7个村庄民工二三百人,昼夜加赶,两个月内就筑成土寨一座。土寨占地5亩多,寨墙高4.5—6米,顶宽1.8—2米多。寨前东面留大门,南北两面留小门。寨内靠背山西边打掘土窑十多孔,院内盖有简易房屋和马棚,垒有土台锅灶。东西两边有哨楼、炮楼,寨前东面建有窑一院10孔。可容纳一个连的队伍。寨子筑成后,平时驻民团,战时挤驻正规军。后又在阳砭侯家大院脑畔山上新筑土寨一座,用以形成对川道和下滩戏楼坪的封锁形成火力交叉的南北对峙两座碉堡工事。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春,土地革命风暴席卷横山西南山乡,油坊头西南奶头圪垯村殷实农家读过麒麟沟和高寨两地六年私塾又爱武术的青年殷继洲,将原在洞穴中拾到的一支步枪请木匠装好枪托,又在高家沟请河南籍人铁匠高师王月明打装火枪(俗称土枪)一支,与其堂弟殷耀洲在奶头村一带组织七八个青年,创建游击小组,分别任正副组长,他们以一支步枪、一支火枪和一些马刀、长矛为武器,活动在小理河上游油坊头到韩岔一带,宣传红军,打富济贫,几个月内队伍发展到30多人,小组队改为游击队,继洲、耀洲分别任游击队长和组长。10月均加入中国共产党。冬,他们与曹洪苟游击队一起合编为陕北游击队第二十一支队,活动在安定县北和横山县南部山区,随红军转战,在杨园子和马家坪等战斗中,红军三战三捷,歼敌两营一连1000余人,缴获大批枪支弹药、数百驮军需物资和数万银元,参战游击队换上军装,从此过上职业军人生活。红军游击队经发展和装备充实以后,继续转战在横山西南、安定北面、靖边东面的大小理河上游和黑木头上川一带,时分时合,灵活机动,打击国民党地方反动势力,为巩固和扩展边区继续前进。  
      油坊头游击战 
      民国二十三年(1934)12月中旬,陕北游击队第八支队、十三支队和二十一支队从横山西南北上,进入小理河上游,组织消灭油坊头国民党驻军,以扫清敌人在赤源县北面的障碍。十六日下午,红军三支游击队和附近的赤卫军200多人开到油坊头后,经过战前周密部署,在小理河南北两岸来回走动,以造成兵临城下之势,诱敌出战,就鸣放两枪,敌人一小股约一个排的兵力出寨向游击队扑来,双方对射片刻,互无伤亡,接着敌向前越逼越近,枪声密集,游击队不甘示弱猛烈反击敌人,殷继洲一枪击毙敌前锋的指挥连长李阳春的亲信(亲戚)排长张殿文,同时殷耀洲等,奋勇上前击毙敌1人打伤敌2人。敌顿时阵脚大乱,撤回原地。游击队恐高家沟敌军前来助战,立即全部撤离,照原路经鲁家河到艾好峁、双城一带休整,等待时机,以备再战。首战油坊头,红军无一伤亡,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战后,红军声威大震,敌人胆战心惊。不久,敌连撤走,换来民团防守。  
      油坊头夜袭民团 
      民国二十四年(1935)八月,刘志丹、高岗、曹动之攻打横山县城前在鲁家河作三天扎营演练休息时,谈到小理河川上游红白拉锯敌我态势及国民党军队的重点防守时,都说红军纵队应集中兵力拔掉油坊头国民党民团这颗钉子,以扫除扩展边区的障碍。接着,陕北游击队第三纵队开到小理河上中游油坊头一带活动,帮助农民打土豪,分田地,伺机消灭反动民团。横山攻城三天后,游击队二十一支队队长殷继洲带队配合三总队活动,经侦查决定出奇制胜,夜袭民团。并对行动时间、攻击目标、分部集合地点、各队冲杀、拦截、盘查放哨、指挥、口令、收缴、俘虏遣送和纪律等作统一周密安排部署。农历九月十二日(公历10月9日)晚,游击队三总队、二十一支队和当地赤卫军二百余人趁月光于前半夜均按时开到油坊头预定地点的小理河畔两岸,对寨子和其东面戏楼坪驻守的民团形成包围态势。纵队队长王子长、支队政委贺树槐为总指挥,黎明前二更时刻一到,总指挥发出号令,向驻寨前戏楼坪民团团总李培银发起突然攻击,支队长殷继洲、班长殷耀洲和殷学明等同志身先士卒,带队冲锋,奋勇堵截,严密监控。刹时对民团包围圈越缩越小。民团两次突围,如入天罗地网,均遭沉重打击。游击队三次冲锋,杀向敌群,民团伤的伤,亡的亡,喊爹叫娘,乖乖投降。战斗速战速决,不到一小时,全部歼灭了民团,在庙圪垯击毙恶贯满盈、民愤极大的地头蛇、反动团总李培银,击毙、打伤并俘虏四十多人,缴获长短枪四十多支,子弹数千发,红军游击队无一伤亡,当地群众拍手称快。 
      有一首歌曲流传在民间(歌词原文有些系当地口语): 
            一 
      南风下雨北风晴, 
      油坊头又身(盛)扎李培银。 
      修石窑,盖房子,因为他的名, 
      还说是老百姓跟他不一心。 
            二 
      油坊头川川口背, 
      猛格拉杂来了些三总队(三纵队)。 
      三总队,本能干, 
      到把油坊头包围安(严密)。 
            三 
      把李培银围在窑里头出不了门, 
      长枪提了十六根。 
      三总队把他拉在庙圪垯要打死, 
      看下他是活不成。 
            四 
      前杀走狗张殿文(系李阳春连长的亲信排长), 
      后杀豪绅李培银。 
      干骷髅躺在绵土坑, 
      看他苦情不苦情。 
      油坊头失利 
      油坊头民团被红军消灭后,地方暂时得以安宁,打土豪,分田地顺利开展。为了巩固成果,开创苏区,上级决定,集中兵力打击东面高家沟国民党驻军。 
      民国二十五年(1936)农历闰三月初三(公历4月23日),(红军)第六战区指挥部调集米西基干游击队一支队、二支队、横山游击队一支队、二支队以及横山县苏维埃政府保卫队和安定县游击队五支队共二百多人在横山南部小理河上中游的油坊头集结,由中共横山县委军事部部长王锐率领,指挥攻占东面高家沟(时国民党驻军寨子不足一个营和铲共义勇队三十多人)。因天降大雨,山洪暴发,河水陡涨,道路泥泞,未能按原定时间集结到齐。油坊头地主侯宪德和刺探将红军游击队动向于当晚暗地向高家沟国民党驻军戴营副和薛连长报告。红军指挥部麻痹大意,丧失警惕,保密不严,对敌对人员对红军此次的重大战略部署和精心安排的刺探以及向敌方的特急告密从无发现一点蛛丝马迹而照常开会。会议结束时已经天明,游击队各部准备吃饭,忽然哨兵匆匆跑来,向指挥部紧急报告,“敌人三四百人大约一个营从东北方向的山上和川道向油坊头扑来”。哨兵报告后,指挥部向各支队还未来得及下达突围反攻的命令,游击队的东北面已被敌人从三面包抄过来。在敌人步步逼近时,游击队只得仓促应战,奋勇反击,几次打退敌人的疯狂进攻,毙敌数人,击伤戴营副。因兵力悬殊,寡不敌众,又因遭到突袭,毫无准备,再因敌占有利地形,回旋余地较广,红军处于易攻难守之地,还因敌武器装备精良,红军无可比拟等等,红军游击队在生死存亡关头只得组织突围,向西北西南退却。各支队和保卫局人员从一开始的全面西撤起,就遭到敌人的火力封锁、兵力猛追、左右迂回和前后堵截,导致阵容大乱,形成无组织退却的分散局面。一部分撤向西南陷入敌人的包围而遭到伏击;一部分退往西北被敌穷追,只好步步为营,且战且走,经椿树圪崂、集河岔、沿梁山沟西上,走了二十余里,已近黄昏,到安全地带七层月山腰才甩开追兵,脱离战斗。此次反击战斗中,米西基干游击队一支队政委白永祥、副队长拓世发、班长吴兰正等三十余名指战员英勇牺牲,丢失枪支二十多件。红军战斗失利后,米西、横山各支队分别开赴韩岔西南白雉沟和艾好峁西边新庄墕休整。 
      没阳畔罹难 
      民国二十五年(1936)闰三月初三(公历4月23日)红军游击队在油坊头与敌遭遇突围失利被迫转移的横山游击队二支队,横山县苏维埃政府保卫队和安定县游击队五支队部分指战员向油坊头西南方向的马鞍梁山上撤退,雨后道路泥泞,行走艰难,加之大雾弥漫,视线不远,不料被敌排长刘云江带领的高家沟敌军便衣队由人向导早已在山腰没阳畔上埋伏设卡,游击队、保卫队指战员误以为前面畔上是“自己人”便向其靠拢。在陷入沟掌,身临前敌,两面陡坡一面悬崖的转向突围中,游击队、保卫局、保卫队干部和战士舍生忘死反击敌人,十多人英勇牺牲,安定支队队长三人牺牲后经人辩认出来还被割抛头颅。横山县保卫局局长殷继洲,横山二支队队长陈应福、副队长陈勇(又名陈云)、班长殷耀洲、队员曹三秀、姜四等十多人被捉获,其中干部陈应福、陈勇等四人先后被押至石湾、周硷、转绥德监牢后释放。殷继洲、殷耀洲先后被关押石湾、周硷,备受折磨后转在高家沟,遭受敌人的压杠子、坐老虎凳、加楔子、扎竹签、灌辣水、铁烙等酷刑,多次昏迷,乡亲和地方头目八人作保营救未成。弟兄二人对党情、军情守口如瓶,铁骨铮铮。两人就义后,凶残的敌人对其挖心砍肢,割去首级,在高家沟街大树上悬首“示众”,人们涕泪而别。1971年7月1日,人民政府为献身革命而壮烈牺牲的殷继洲、殷耀洲二烈士在艾好峁乡奶头圪垯村前梁分别树碑。其人英烈事迹已载入《烈士英名录》、《横山县志》、《横山县公安志》、《横山县军事志》、怀英阁和革命纪念馆。 

                                    (提供资料者曹廷礼、张崇枝)